在线留言
  • 信息
  • 专题
首页> 地方协会动态
推进技术创新 加速应用推广 为我国本质安全用电作出江苏贡献

编者按:随着经济快速发展,社会用电需求迅猛增长,因用电不善引发的火灾居高不下。如何提高本质安全用电,江苏省委研究室徐洪、储胜金,省消防协会会长蒋正林,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陈礼贵等同志做了大量调研,撰写了《推进技术创新 加速应用推广为我国本质安全用电作出江苏贡献》一文,从本质安全用电现状分析、技术创新、以及对策建议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。该文于2022年6月13日由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在《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》(第11期)发表。现转发原文,供大家学习交流。


近几年来,江苏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,安全用电治理也取得了积极成效。但是,由于社会用电量急速增长,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亡事故依然居高不下。据消防部门统计,2019—2021 年,江苏共发生电气火灾 25288 起,在各类火灾中占 24.3%,居于首位。电气火灾过火面积 40.3 万平方米,受灾 1.9 万户,死伤 70 人,直接财产损失 3.3 亿元。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最现实的“国之大者”。应用创新技术,提高本质安全水平,保障用电安全,已经刻不容缓。

一、用电安全事故高发源于电气本质安全水平较低 

江苏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亡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,全国的数据更是怵目惊心。2012—2021 年我国电气火灾占火灾总数的比例为 42.7%,去年 1—10 月高达 50.4%。而欧美国家电气火灾发生率仅为 7%—8%,日本只有不到 2%。我国每年触电死亡约 8000人,而欧美国家触电死亡人数很少。究其原因,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电气本质安全上存在差距。发达国家推进本质安全用电,从源头抓起,避免了很多事故的发生。 

第一,欧美国家电气设计标准高于我国,国内市场存在不达标产品。国内外电气设计标准存在以安全性还是以经济性为优先的分野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,我国照明末端线路的导线截面积为 1.5 平方毫米,九十年代之后标准提至 2.5 平方毫米;而发达国家六十年代一开始就是 4 平方毫米,线路发生过负荷的概率较低,安全系数更高。国内有的线缆企业为缩减成本生产“非标”产品,将电线铜芯根数从国家标准的 32 根降低至 26 根,将最高绝缘温度标准从 70 摄氏度降至 65 摄氏度。2019—2021 年,仅江苏省级监督抽查,带 USB 接口插座产品 16 批次不达标,电线电缆产品 27 批次不达标。

第二,欧美国家多种供配电方式并存,国内安全用电技术创新及应用滞后。低压供配电系统分为 TN、TT、IT 三种类型。其中,TN、TT 的系统成本低,但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,容易引起火灾;IT 系统投资大,但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,即使出现接地故障,也不会导致火灾事故。欧美国家在重要建筑、大型建筑的重要场所,均有 IT 系统应用。我省乃至全国仍然沿用 TN、TT 系统,安全性、可靠性更高的 IT 系统的采用率几乎为零。同时,美国针对居民家庭实施 220 伏和 110 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电压等级的应用,安全性明显提高。我国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,家庭用电均采用 220 伏及以上的电压供电。 

第三,欧美国家电气设备质量好于我国,国内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。欧美的电气保护设备性能稳定,灵敏度高,能及时切断故障回路,减少事故发生率。我国过去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制约,防护理念不先进,电气产品和电气保护设备质量不高,导致隐患监管、预警成为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。另外,市场上一些插座的动、静触头材料,采用回收铜、沉淀铜,阻值大、弹性差,极易引起短路起火。有的电线电缆企业使用回收废杂铜制成的黑杆铜作为导体,使用低质低价材料作为绝缘和护套材料。近年电气火灾隐患大数据表明,现有电气线路中有约 65%存在隐患,8%存在严重隐患。 

第四,欧美国家严格执行电气设备保养维护法律法规,国内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、制度执行力稍逊一筹。我国在本质安全意识和应用上一直落后于欧美国家,2004 年开始逐步移植和等同采用欧美国家的电气系列标准,但是至今仍然不够完备,且缺乏强制执行力,大量电线电缆和电气设备严重超期使用。国家标准规定,电力铜芯线设计使用寿命 15 年,一般家用电线使用寿命 25 年,而住房的使用寿命却远超 25 年,不少建筑内电线超过规定年限,绝缘层老化,容易引发接地故障、短路故障。目前我国对电线电缆、电气设备的超限使用,尚无法律法规,也无管理举措,属于安全治理的“盲区”。特别是住宅类建筑的电气安全,缺乏责任主体,出现事故后责任认定难。同时,对于电力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教育,也长期缺失。 

二、江苏在本质安全用电技术创新上走在前列 

我国本质安全用电总体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。但是,我省代表性企业安世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、力学研究所、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、南京大学国家级数学平台南数数据运筹科学研究院,在低压电气本质安全产品和技术的协同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。 

突破之一,依托绝缘监测技术,研发“智能安全用电装置”,实现了从事后补救到事先防范的技术创新,通过供配电技术、安全用电管理模块和智慧安全用电装置创新,将市电线路与用户线路的接地方式有效转换,把火灾和触电隐患关进“笼子”,实现了触电不伤人、漏电无隐患、短路不起火三大技术功能。 

突破之二,依托智慧安全用电产品和技术,在国内率先推出“监测+预警+预防性保护”的“用电安全智慧管理平台”,实现了在原有供配电方式下安全用电服务的创新。针对低压供配电网络线路老化、绝缘故障等事故隐患,运用互联网、物联网技术,将电气设备运行参数接入云平台,应用激光技术,实现电气火灾探测及用电安全智能防护,能够做到 24 小时全天候线路巡回检测、数据分析、预警报警,做到非入户负荷识别,及时发现违规用电设备及非正常用电行为,使各种事故隐患得到快速处置。 

江苏本质安全用电创新研究处于全国第一方阵。目前,能够规模研发生产本质安全用电产品的企业,全国仅有两家,其中一家就是我省安世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。无论是技术创新能力、产品合规性、标准化建设水平,我省企业都处于领先水平。 

三、对策建议 

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第一制造业大国,人均 GDP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,江苏各项工作力争走在全国前列,全面推进本质安全用电的条件已经成熟。据中国本质安全模块行业市场调查报告评估,到 2025 年,本质安全模块类产品设备的年销售额将达到 5 万亿元。这是本质安全用电的“基石”,也是巨大的市场“蛋糕”。江苏完全有实力抢抓机遇,扶持培育出用电安全的战略产业,在全国率先创建本质安全用电示范省份。 

建议之一:瞄准科技前沿,加强本质安全用电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研究。在材料技术方面,通过研究电气火灾的成因,提升绝缘技术水平,强化阻燃材料的研发与应用。在配电技术方面,通过电击防护保护技术的研究,推广直流配电技术的应用,破解 IT系统技术应用难题,开发新一代线路设备保护装置。在监测技术方面,借鉴发达国家电气安全防护经验,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和实时数字化监测等技术,建立用电安全智慧监管平台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,研究本质安全用电及绿色产品的地方标准、团体标准,形成标准化应用方案,制定标准化应用模式。鼓励龙头企业、高校院所、新型研发机构、质检机构等,合作成立江苏低压电气本质安全创新研究院或相关技术创新联盟,集中各类优秀人才,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,打造中国电气本质安全技术高地。 

建议之二: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促进本质安全用电科研成果快速转化。本质安全用电各类产品研发周期长,开发成本高,市场推广慢,亟需政府在政策、资金、税收、市场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。建议我省把用电安全技术研发、产品推广和服务提升,作为全省新型电力(智能电网)装备产业集群的重要补充,催生一批“链主”企业,打造江苏服务全国本质安全用电的技术源和主力军;搭建政府、行业专家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,协同企业开展政策法规、应用技术、电气材料、信息化管理、标准创新等综合性研究,扶持发展战略产业,率先探索和定型本质安全用电的江苏模式,为全国本质安全用电作出江苏贡献;建立政府首购制度,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优先使用,提高社会认可度,引导市场消费。 

建议之三:重点领域先行,全面深入推进本质安全用电技术和产品的应用。向全社会推行本质安全用电,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,工作面广量大。可以首先选择电气火灾和触电事故发生概率高、行业用电安全需求强烈的重点领域,开展安全用电技术应用试点,以点带面,有序推进。建筑工地临时用电场景多、线路敷设不规范、工作环境差,触电伤害居事故伤害前列。幼儿园与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安全用电意识和能力特别弱,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后自救能力更弱,但是社会关注度高,对社会稳定影响大。文物保护单位大多历史悠久,耐火等级低,燃烧速度快,容易蔓延扩散。尤其是砖木结构类文保单位,建筑存在自然损毁等问题,一旦发生电气火灾事故,损失不可逆。各级各类数据中心涉及政府、企业信息安全,火灾事故会影响数据安全,提高防护等级尤其重要。各储油加油站点、各类娱乐场所也需要重点关注。以上领域的用电安全问题,可以列入首批本质安全用电试点,由各领域主管部门牵头实施,取得经验后向全社会推广。 

建议之四: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,对危险系数高的老旧建筑实施用电安全巡检。对既有建筑尤其是老旧建筑开展用电安全巡检,推进用电安全隐患排查社会化服务,是减少电气火灾和触电事故最有效的措施。本质安全用电智能化检测,用技防代替人防,是电气安全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。要运用先进的电力检测技术,对使用 15 年以上的建筑,定期进行用电安全巡检,并出具巡检报告。巡检报告上传至应急消防设施物联网监管平台,作为监管依据。巡检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限期整改,造成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亡事故的,对相关责任主体应严肃追究责任。对民用住宅类建筑的电气安全,要明确责任主体。推进巡检工作制度化、常态化,由住建、应急消防等部门出台专项治理政策,委托专业机构制定用电安全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。 


友情链接
消防协会
各地总队
关注微信公众号
京ICP备17002894号-1 版权所有中国消防协会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华威西里甲19号 电话:010-87789619 协会邮箱办公系统旧版网站
Baidu
map